钢筋丛林里的筑梦英雄

来源: 时间:2021-05-21

许文杰

访我校82级校友、厦门特房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入学年份:1982年

毕业年份:1985年

就读专业: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主要经历:1984年从鹭大毕业后,许文杰进入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工作。2000年考取专升本,2002年许文杰投身厦门特房集团,2004年攻读福州大学硕士学位,现任厦门特房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他是拼命三郎,忙于毕业设计而三天三夜无眠,大学实习期间勤跑工地,画出一整份网络节点图,工作时将“完美主义”进行到底。他不安于现状,工作后不断学习,直冲福大硕士学位;打破十七年的“铁饭碗”,投身企业;许文杰肩抗责任与使命,心怀热血与情怀,身为我校82级校友他亲手参与建设鹭大校舍,加固嘉庚建筑,创新传统幕墙玻璃窗方案……

钢林沙间,菁华渐成

作为鹭江职业大学第二届学生之一的许文杰见证了母校早期创建的艰苦历程。蜂巢山上,就读于工民建专业的他甚至亲自参与了母校校舍一砖一瓦的垒成。回想往昔,许文杰感叹当年高考形式严峻,是母校给了他接受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宝贵机会,也正是那早期的教育奠定了他梦想之路的基石。如果说青春是一部书,那许文杰的书或许是装帧朴拙的线装本,外表不事张扬,内里蕴涵深重。

在鹭大,许文杰度过了充实而富有意义的三年,学校教授的专业基础课十分契合职场需求,给他的职业生涯早期带来很大帮助。也正是在蜂巢山上那几年的鹭大时光里,他培养了吃苦耐劳、不甘人后的精神。梦想可以天马行空,梦想的践行之路须得脚踏实地。身为工民建专业的学生,通宵熬夜画图对许文杰来说是家常便饭,他甚至曾因忙于毕业设计而三天三夜无眠。毕业前三个月,他进入省第四建筑公司实习,敏而好学的他在实习期间出人意料地画出了一整份网络节点图,勤跑工地、上进好学的他颇受赞赏。

许文杰说自己是幸运的,工作状态与理想相吻合,初心也未曾改变。1985年从鹭大毕业后,许文杰先后进入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和厦门特房集团工作。作为一名工程师,掌握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行业发展方向的精准把握。因此,许文杰从不将自己局限在理论知识上,他广泛涉猎,也从生活的提炼总结和思想碰撞的火花中获得灵感。从事建筑行业三十余年,他却觉得越来越有干劲,热情不减。诚然,在自己深深热爱并坚信对社会很有意义的事业里,纵使时光过尽千帆,生活显露出疲态,赤子之心仍然熠熠生辉。因为心有梦想,纵使沿途荆棘丛生也难挡满径花香扑鼻。因为胸怀热爱,明知已跋涉万水千山却常怀有初相遇的欣喜。

构筑有形,梦想无垠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很久之前便烙在许文杰脑海里的杜甫名句勾勒出了他的愿景,成为一名工程师的梦想从那时起便在他内心根深蒂固。2000年工作已多年的许文杰考取专升本,三年本科毕业后又紧接着参加研究生考试,在攻读福州大学硕士学位期间,因为毕业论文正是自己设计的项目,当时项目有许多细节尚未完成,许文杰主动申请延迟毕业,力求落实好每一个细节。对于严谨务实的他而言,接受教育从来就不是为了一纸文凭。静水流深,不显不露。即便受到褒扬,许文杰也只是忙摆摆手,谦逊一笑,额角明灭可见的皱纹爬满了那些夜里无眠的星辰。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然而梦想绝非凝固的建筑。2002年,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端了十七年“铁饭碗”的许文杰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决定投身企业,这样一来他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他期望在企业工作中承担更多压力的同时培养自己操盘、组织、协调等多方面能力。他坦言自己没有构思过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是生命不息,就当奋斗不止。如今身为厦门特房集团的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的他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强度,时常工作到深夜。当有难题冥思苦想而不得解时,夜不成寐亦常有之。然而忙碌并不意味着疲惫,对生活怀有沸腾之心的人,生活也会报之以歌。

有的人为梦想空奏赞歌,不思进取徒叹怀才不遇,如此不作为的梦想只是空想。而有的人选择秉持初心,从足下的每一步启航千里之行。许文杰坦言自己有点“完美主义”,比如在效率可行的情况下臻求会议稿的质量内涵,在建筑设计上追求美观与实用的高度融合。在设计特房大厦的玻璃幕墙时,他们团队为了研发最佳的窗户设计方案而绞尽脑汁,传统的幕墙玻璃窗是支起向外打开的,这样的设计不仅破坏了外部的美观,在台风天里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考虑了众多方案后,他们敲定侧向开小窗、向内打开的设计方案。正是因为带着发展的眼光,他才能抓住时代的变化不囿于一贯模式,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初心不忘,虎嗅蔷薇

建筑工地上,外人看到的或许是钢筋水泥,但工程师们看到的是跃跃拔起的高楼大厦,每一根钢筋、每一块砖,在许文杰眼里都承载着责任感与使命感。三十多年前他在纸上绘制草图,三十年多后他的蓝图巍峨耸立成一幢幢高楼大厦。许文杰坚信一位优秀的工程师还应该具备有温度的感知以及人文情怀。在加固嘉庚建筑时,他引导团队在赋予建筑物新的稳固性得同时也用心怀揣人文感知、把握历史脉络。如今的许文杰主持设计建造的建筑不胜枚举,但当年亲手参与建设的鹭大校舍仍令他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那幢砖石结构的简单建筑,印刻了他青春掌纹的厚实,也是梦想生根发芽的地方。

鹭大早期曾借用过厦门一中的校舍,校园广播里的那句“鹭大的孩子们你们是大学生呀!不要跟我们的中学生抢篮球场嘛!”好似穿透时光,令年逾知命的许文杰忍俊不禁,他柔和泛笑的眼里似乎盛满了那些年喧腾的青春。“如若不是鹭大母校,我也没有机会走上建筑行业这条路,实现自己为社会盖房子的愿望。”每当许文杰忆起那风华正茂的恰同学少年,对鹭大母校的感恩之心时时激荡。

时隔多年,许文杰难忘当年鹭大时光里熬夜画图后,三五成群的身影。大街上那一碗两毛五的沙茶面,不知浸润了多少个厦门港静默的深夜。都说沧海桑田,人事流转。是啊,黑白照片里简陋的鹭大校园乘着时光踏着歌,摇身化作了如今风景秀丽的厦理工校园。也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尽管历经风雨,但岁岁年年都不为风尘所湮灭。当年许文杰所在的82级工民建班老同学们毕业几十年仍一直保持着联系,逢年过节也会小聚一起喝点小酒博博饼,言笑晏晏间好像几十年的光阴只给彼此添了几道皱纹。日前,我校进行土木工程专业认证,许文杰还在百忙之中抽空回到母校助力专业评估。

居所容纳躯体,梦想安放灵魂。于许文杰而言,建筑广厦也是筑梦的历程。时不我与,哗啦一声,那些年的青春,就淌光了。而当芳华逝去年岁渐长,许文杰选择坚守。每一个在平凡生活里为梦想不懈奋斗的人都是烟火日月里不平凡的英雄。许文杰的梦想之花亦在岁岁年年的耕耘中于钢筋丛林里徐徐绽放,每一瓣花开都掷地有声。

记者手记:

能够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修得一技之长,并借此端得饭碗乃至做到卓越,年深日久热情依旧,登上高位也总不懈怠,想必是最美好的工作状态了。许文杰先生是幸运的,积年后梦想实现,初心不变。幸运或许就是一个人的努力恰巧撞对了时机。我想,他的成功与他的性格也不无关系,先生为人谦和,待人和善,博闻强记乃至三十多年前的细节如数家珍。这样一位严谨的务实者,梦想自然也不会草草辜负他。如若很久以后不愿让梦想风餐露宿,很久以前就应当着手践行,用不平凡的努力构筑居所。

Baidu
9游会手机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