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劳模工匠 >> 正文
周承仙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
2025-05-27

来源:

一、工作室名称

周承仙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

 

二、工作室简介


工作室成员有10名专业教师与50余名本科生,涵盖电气学科、控制学科、计算机科学、车辆工程,其中正高1人,副高4人,中级5人。工作室成员具有丰富的实践动手能力,其中6位老师来自企业一线技术研发人员。工作室建立了以“A类赛事为主体,其他各类国家级、省级重要赛事为基石,行业影响力强、含金量高的赛事为辅助”的参赛模式,其中A类赛事全国一等奖25项、全国二等奖12项,全国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60项。

工作室领衔人周承仙


团队成员围绕学科竞赛开展了多项科研项目,共计承担了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6项,市厅级7项。工作室以学科竞赛为牵引,以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不断完善科创育人体系,学生受益达2000余人。工作室积极落实校企合作,深化人才联合培养、技术联合攻关与协同创新,共同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努力实现产学共赢,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共同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工作室成员

1、周承仙,高级实验师

福建省优秀实验管理工作者、厦门市优秀教师、厦门市教育系统“职业教育振兴奖”、,研究方向为智能机器人,光电检测技术。

2、赵晶,教授

博士、硕导、现代工程训练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类脑神经网络、智能制造、人工智能。

3、仲训杲,副教授

博士、硕导、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九游会j9官网登陆入口鹭江学者、IEEE Member、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九游会j9官网登陆入口教学竞赛二等奖、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研究方向为智能机器人环境感知与控制、人机交互、机器人任务操作、机器人行为决策、深度强化学习理论及应用等。

4、郑运鸿,高级实验师

硕导、拥有20年的企业工作经验,研究方向为电机拖动

5、周薇,高级实验师

电气学院办公室实验室教工联合党支部组织委员,2年企业工作经验、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机器视觉。

6、李平凡,实验师

电气学院办公室实验室教工联合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为高电压绝缘技术试验。

7、陈鹏,实验师

在企业工作6年,技术研发人员,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物联网技术应用。

8、邵伟明,实验师

电气学院办公室实验室教工联合党支部宣传委员,长期从事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研究,具有企业研发工作经验5年,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电力电子技术、机器学习。

9、林倩闽,实验师

在企业工作4年,拥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资格证书,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机器学习。

10、卓志强

卓志强,拥有维修电工证、网络工程师中级证书,研究方向为课程信息化建设

 

四、工作室创新成果

1、服务企业,实现产学共赢

作为厦门市的电力电器产业检测的高压电器试验检测中心服务。ABB、施耐德、许继、华电的产品预先检测新产品,先通过这里的试验预检测,从而可以提供一个摸底的条件,一旦发现问题,可以与企业一起研究整改措施,用我们的科研力量对企业提供帮助。所以这是我们的服务模式,目前我们已经为企业提供了多次无偿或者有偿的服务,测试服务费大约200万元,承担委托研发项目19项,经费大约250万元。

 

2、科研创新,发表高水平论文

团队聚焦复杂环境机器人工件分拣及其任务操作通用AI技术及应用,研发通用性AI大模型,并利用点云重构场景信息,实现物体抓取位姿的精准预测。此外,提出无碰撞抓取策略,避免堆叠物体相互干扰,有效提高机器人抓取分拣的成功率。研发的机器人通用分拣AI技术,有效提高机器人分拣效率,显著减少劳动力成本,缩短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开发周期。构建的机器人分拣系统可在生产线,智能物流,包装等领域快速部署应用,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SCI、EI收录20余篇),2025年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两篇高水平论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

 

3、五育并举,培育时代新人

潜心耕耘实验教学一线,“以生为本”构建24小时“不打烊”的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中,积极担当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周承仙带领的“厦理智能车队”已经成为具有全国知名度和较高影响力的A类学科竞赛品牌团队。近5年来,该团队先后荣获全国一等奖16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获奖总数和级别在全国同类高校名列前茅。车队组建以来,已有50位学生考上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有近30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国家级奖励,部分学生就业于山东航空、施耐德、华电、亿联、厦门地铁等知名企业,学生以“务实精神好、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足”等优势深受企业好评。工作室推出了《智能车与人工智能》金课,覆盖了科技前沿启蒙、、创新思维等核心领域,进入各中小学,助力青少年学生创新多元培养,工作室围绕学生实践培养,开发了以下系列实验设备

 

(1)STC单片机核心板(北辰山板)

(2)Infineon单片机核心板(蜂巢板)

 

(3)灵动单片机核心板

 

(4)通用直流驱动板(鹭江板)

 

 

 

 

(5)用于课程教学单片机实验板(蜂巢微控制器)

 

(6)用于中小学研学的人工智能小车

1

制作内容主要有:

(1)车模组装、安装电机。

(2)调试电机、并延长电机连接线、连接各模块的电路线。

(3)获取传感器数据,驱动电机寻迹。

对学生进行广泛的介绍智能车系统组成部分,如电子电路、软件设计、数据的处理,了解直流电机的驱动电路设计和控制电机正转、反转以及转速调节,了解常用传感器信号采集处理,在这过程中学习到无人驾驶的简单构造与原理。

 

Baidu
9游会手机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