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系部风采】环境工程系:拓宽强基固本协同育人之路

发布时间:2025-06-11 10:44:49  

环境工程系初创于2006年,环境工程专业是省级一流专业,2018年获批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同年通过台湾IEET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并于2022年获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近年来紧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以党建为引领,融合教学科研力量,探索创新型、应用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路径,成功打造科研、实践、创业融通的育人闭环。

一、凝聚发展合力

环境工程系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党支部积极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深入开展“红心引领·绿行报国”党建品牌创建,推动思想政治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支部书记由系主任兼任,强化“双带头人”引领作用。支部联合学院及地方环保单位,组织开展“践行绿色理念”“环保先锋实践行”等主题党日活动,增强师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党员教师在科研攻坚、课程建设、竞赛指导等方面率先垂范,支部近三年共承担省市级科研和教改项目20余项,2023年,党支部被评为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打造一流课程体系

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环境工程系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础+专业+实践+创新”的课程结构体系,开设《环境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环境信息系统与遥感》《水污染控制工程》等特色课程,紧扣绿色低碳发展主题。近年来,推进课堂教学与新工科建设深度融合,建设了2门省级一流课程,出版“十四五”规划教材2部。

实践教学条件不断完善,拥有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固废实验室等实验教学空间。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引入AI赋能智慧课堂,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实施“专业+思政”双融合,打造《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等省级思政示范课,将环保伦理、生态文明理念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推动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深度融合。

三、构建协同育人平台

环境工程系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与行业龙头企业构建“校企协同、资源共享、项目共研”的实践教学共同体。三年来,与三达膜科技、嘉戎环保、水务集团等20余家环保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余个,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和“企业导师进课堂”机制,企业工程师深度参与课程教学与毕业设计指导。

同时,系部落实“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搭建实习、就业、科研转化一体化平台。2024年,与厦门松霖科技集团联合开设“水质检测与处理专项实验班”,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构建“项目驱动—实训联动—就业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推动学生能力结构与岗位需求精准匹配,专业对口就业率提升至90%以上。

四、提升学科内涵实力

坚持科研强系、科研促教,环境工程系聚焦流域污染治理、水资源优化配置、农村环境治理等领域,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厦门市科技项目等纵向课题3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科研成果覆盖“面—点—源”全过程治理。

教师团队研发的“深紫外消毒技术”“纳滤膜除磷系统”已在地方水务企业实现技术转化应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50余篇,多项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科研成果深度融入教学,构建“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促进科研”的双向联动机制,提升学生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

五、拓展开放办学格局

环境工程系充分发挥厦门对台区位优势,构建“两岸联动+国际交流”格局,先后与台湾中原大学、成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学术交流关系;与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共建“中加膜技术研究中心”,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落地。

近三年,邀请国内外30余位知名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分享前沿技术,包括德国基尔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Toste Tanhua研究员的《踪剂在海洋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拿大工程院院士LiJianbing教授的《海洋溢油管理》维多利亚大学Caterina Valeo教授的《利用基于自然降解方法处理雨水累计污染》等最新学术成果。举办或承办国际会议6场,推动教师团队参与国际会议与联合研究,国际合作论文发表数量稳步增长。多名研究生赴海外联合培养,初步形成“外引内联、课题共研”的国际合作新局面。

六、立德树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环境工程系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推进“专业学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协同育人模式。依托“环保科普先锋队”“绿色卫士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世界水日”“环境日”“地球日”等环保公益活动;组建专业志愿团队参与社区河道整治、农村环保科普讲座等,推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设立“本科生导师制”,由教师一对一指导学生成长发展,涵盖课程辅导、科研指导、职业规划与心理关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发展能力。近三年,本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人数持续增加,创新创业项目立项率达95%。2024本科毕业生考研率38%,考入厦门大学、华东师大、同济大学等重点高校,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上一条:环境学院进社区召开学业预警帮扶座谈会 下一条:创新聚合力,跨校促提升——我院深化党建引领教学创新与育人实践

关闭

Baidu
9游会手机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