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中心 > 环境生物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环境生物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依托九游会j9官网登陆入口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7年获福建省教育厅批准组建。实验室立足环境生物技术的国际前沿,面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需求,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控等环境问题为对象,开展大气污染物控制及治理技术、污水生物处理及水体修复技术、固体废物资源化及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创新与应用基础研究,着力将实验室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科研平台,为切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

为响应国家生态战略需要,始终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作为重点攻关方向。在大气污染物控制及治理领域,校企合作进行微生物除臭剂、气体净化催化剂及气体净化设备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开发了基于电子鼻臭气检测和微雾控制技术的自动化控制除臭系统。

在污水生物处理及水体修复技术方面,注重污水处理技术和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开发了“厌氧-多级AO一体化设备-沸石过滤联合工艺”和“厌氧往复式旋转膜生物反应器-沼液正渗透浓缩组合工艺”等核心技术。开展了基于生物成组毒性效应评价的饮用水安全消毒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构建了水质毒性效应评估关键技术,评价不同消毒工艺的水质安全风险。

在固体废物资源化及土壤生物修复技术领域,针对餐厨垃圾含水率及油脂含量高等特点进行针对性菌种研发,开发了小型化、集约化的餐厨垃圾处理设备。提出了“污染修复-环境恢复-功能改良-综合调控”集成技术,为土壤原位修复提供了创新性的科学技术手段,填补了国内土壤原位综合修复的技术空白。

党的十九大以来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清醒的认识,并向全世界发出了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庄严承诺。因此,环境生物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将紧密围绕和坚决贯彻生态文明建设使命,实验室践行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推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助力生态建设,为美丽厦门、美丽乡村贡献实验室力量。




实验室主任及学术带头人:

傅海燕,女,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环境生物技术、水污染控制、固废资源化等方面的研究。环境生物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人才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企事业项目等课题20余项。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发表论文60 多篇,SCI/EI 收录30 余篇,获国家专利10 余项。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执行主席、分会主席。

学术带头人:

朱木兰,博士,教授。1989年由国家教委公派至北海道大学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主持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LID新型排污沟渠的研发》、《具有“渗、蓄、净、排”功能的LID新型排水沟渠的应用研究与工程示范》、《木兰溪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翔安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本地植物应用于LID技术措施的适宜性研究》等多项省部级、市厅级和横向课题,科研项目合同总经费超过400万元。发表了论文10多篇,获得了1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

学术带头人:

李青松,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水协会中国青年委员会委员。主持10项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课题,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计划和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参与了863项目“太湖流域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2002AA601130)、“十一五”水专项“高藻、高有机物湖泊型原水处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及“水质督查体系”等科研项目。已在Chemosphere等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5篇,授权专利5项。




Baidu
9游会手机官网